什么是数来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9:53:53

数来宝已知在明朝初年就有了师承关系,北京一带有索、李、朱三家。起初是以艺人们走街串巷,向商店铺户以卖唱索钱的方式表演的。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过程。清末民初的著名艺人有海凤、曹德奎、刘麻子、霍麻子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有高凤山、王凤山等。
  数来宝的表演为韵诵式的数唱。传统唱词大都是即兴编唱,依一定的程式,凭借着演员自身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即兴创作的才能,讲今说古,类编排比、夹叙夹议。唱词的句式为上六下七的上下句式,上句六个字可为三、三句式;下句七个字为二、二、三句式。采用“大花辙”的押韵方法,上下句尾字要求同辙同韵(同一个声调),数唱中可穿插简短说白。
  数来宝的伴奏乐器几经演化,曾使用过钱板儿、撒拉机、牛掀板骨、三块板儿等。后来普遍使用七块板即两扇大竹板(称为大舀)和五扇小竹板(称为节子),表演时用以击节伴唱,制造气口,衔接唱词,烘托气氛。也可在演唱之前敲击出复杂的节奏、多变的音响作纯技艺性表演。
  数来宝的传统曲目有《生意行》、《同仁堂》、《棺材铺》、《十字坡》、《杨志卖刀》、《诸葛亮押宝》、《董家庙》等,还有反映军阀混战的《直奉大战》、《打南口》等故事性较强的时事新闻唱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数来宝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舞台。其时,北京曲艺团数来宝演员高凤山、王学义等,挖掘、整理、上演了一批优秀传统曲目,并创作了《黑姑娘》、《综合利用开红花》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现代曲目,受到观众欢迎。
  这一时期数来宝在北京各部队曲艺团队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山东快书演员刘学智、刘洪滨等一批曲艺演员锐意革新、勇于实践,采用多道辙、大跳跃的创作手法,积极反映人民军队及地方火热的现实生活,编演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战士之家》、《从军记》、《青海好》、《人民首都万年青》、《军营新歌》、《我的弟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