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和两个一百年计划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6:18:51
详细介绍其内容,我学习初三政治,谢谢了!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人民的温饱;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

早在1975年6月,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他在会见一个美国代表团时就谈到: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这些方面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各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第二步是在这个世纪的末期达到现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的讲话中,转述了他与大平正芳会见时讲到的关于“小康”目标的设想。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二百几十美元,邓小平据此推算,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就要增加3倍。这是他首次提出现代化的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