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建筑民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32:26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后现在建筑的影响下,亚洲建筑出现了与只相抗衡的多元主义的倾向,多元跟裂解成为亚洲建筑史应对文化趋同的一种策略。所谓多元理解,从高雅的、精英文化,分解为雅俗并存的,也就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共存的文化。从现在单纯的技术性文化转化为明显的技术加上媒体这种文化的结合,从三维时空,立体式的文化,走向片断式的、平面式的文化。

也就是说从精英文化走上大众文化,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建筑俚俗化的倾向,不带民族偏见的,不受个人审美影响的一种文化。同时打破了功能对形式的简单对应,我们知道很多的建筑,要求是功能和形式一一对应,就是说,我设计的办公楼,你的内部功能就应当适当的在外部反应,就是反应建筑功能并不是建筑美学塑造的唯一功能,我们可以反映我们的气候环境,也可以反映我们的地域文化,这样使我们的建筑出现了更多的风格,出现了更多的追求。

这个图片是眉山打听的建筑博物馆,实际上使用的是精英文化跟民俗文化相结合出来的建筑,用的是高技术的材料,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充满民俗气氛的,带有乡土气息,就像刚才楼先生说的那么一种建筑形象。

另外多元裂解,是单纯的技术文化向技术加媒体文化的转变,我们知道,现代主义最典型的设计技巧,就是利用工业化的生产手段,标准化的构件和功能,所代表的技术审美为代表的文化,我们称之为机器的或者是技术的。现在来说,我们在20世纪开始,这种单纯的技术文化,已经把技术作为一种媒体手段加以应用,加以表现,给以打破了。也就是说,建筑师是从结构与设备,建筑的流程动态等等方面去表现它的自然、光影,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带有信息、广告、媒体这种效果。

这个是日本仙台的艺术馆,柱子像水草一样,把技术冷冰冰的那种东西,变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包含了文化气息的,带有一种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美学作品。

从三维立体式的文化,走向裂解的平面文化,其实它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理性的,非常严谨的,不只是外部的形象要反应内部,而且各个细部,各个立面,整体与局部之间,立面与平面功能之间,都是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那么后现代主义这种多元裂解下,变成了平面的塑造,可以裂解,可以内部不一样,可以实行所谓双层表皮,这么一种塑造的手法。

那么多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