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有关家庭教育中了解孩子的书、影片、诗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3:51:55
有个重点研究是关于“家庭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的方面
要通一部影片(电视剧也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首诗或歌这3种方式来证明观点
有什么关于此方面的作品吗?
最好能把作品里哪个地方体现了简单地说明一下
谢谢

2.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一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生,自己养,每天生活在一起,还用了解吗?不然,孩子身上、尤其是心灵上每天悄悄发生的变化,如果不精心对待的话,家长并不能了解。

这是父母与孩子的天然差距所决定的。

父母与孩子的差距首先是由心理发展水平引起的。由于儿童的感觉、知觉、思维等尚未发展成熟,他们对外界的感觉与成人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看电视剧"鲁西西的故事",当鲁西西趴在床上哭时,成人"看到"鲁西西受了委屈,很难过,但一个4岁孩子"看到"的却是"鲁西西不是好孩子,她穿鞋上床"。有关儿童心理学书籍里,有充分的理论根据说明,成人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多大的差距。其次,两代人的知识差距、生活经验的差距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的差距等都有可能造成代际隔阂。

作为家长,您也许会无奈地发现,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下降了,孩子人不大心不小,样子还挺张狂。这是今天许多父母都碰到的难题。退回几十年前,父母对孩子几乎有绝对的权威性。他们喜欢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可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您敢说比孩子知道得多吗?信息化社会动摇了长辈的权威地位。情况不仅仅如此,计算机时代是成人与孩子同步进入的,而孩子往往比大人掌握得更快,知道得更多,至少在这个领域父母开始失去自己的权威。至于说到孩子的张狂,假如您的孩子在10岁至20岁之间,完全是正常现象。10岁至20岁是国际学术界认定的青春期。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又对父母变为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因此,10岁至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的少年阶段,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渴望独立又屡屡失败,常以苛刻甚至挑衅的目光审视父母和社会。但是,代际冲突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它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形式之一。?当然,父母的权威主要来自人格的魅力,而不是知识。不过,如何对待新知识和新信息,尤其是如何对待走向新世纪的下一代,往往成为两代人能否合谐相处的关键。当您不接纳下一代时,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