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到底是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6:09:24
《论语》到底是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呢?

评判一本书的好坏,要把它置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辩证的看待。
孔子在《论语》中系统论述了人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孔子和儒学特别重视做人,认为崇高理想是从学习中获得并建立起来的。因此提出了教育为本的观念,认为如果要使社会朝着完善的方向发展,必须要重视提高人的情感素质和理性能力。在文化上讲究包容性,提出“和而不同”的主张,也成为世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孔子的这些优秀思想不会因历史的变迁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而且其优秀思想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
因此我们应深入挖掘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将古代文化精华加以利用,创造出今天的更高价值,其中孔子思想和文化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孔子思想和儒学正是由于其自身的跨越古今的价性,更应该被我们深入研究,使儒学为我们当今社会所学习利用。
当然,孔子推崇周王室的礼,阶级思想等这些内容在当今时代肯定是不符合时代的潮流的。
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论语》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论语的内涵本来在战国时代已经过时了,不要以为我是危言耸听,因为论语强调的是奴隶社会的关于价值,人生的尊卑观。但是到了宋朝,一些士大夫(比如程颢、程颐、朱熹等)它们以美学的观点,即微言大义,来重新解释论语等儒家经典,其实他们也是过时的(但是积极意义还是有点,最起码强调入世),董仲舒学派对于儒家经典的阐述是很具有积极意义,其强调学以致用。而其他学派对于儒家经典的解释都可算微言大义。所以除了董仲舒学派的论语注解外,其他的积极意义不大。

《论语》流传至今已经2000多年了,若无积极意义,它能流传这么久么?
《论语》最大的价值,在于他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性。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鬼神可以敬,但这个世界人是主体。
《论语》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追求“君子”的境界,所谓君子就是本质意义上的人。
《论语》确定一些列人际、国家关系的相处准则。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中国最著名的外交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其思想来源也来自《论语》以及其他经典著作。其他还有“忠”(敬业:忠于职守)、“恕”(原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信”(言而无信,何以为人)。
当然《论语》的价值不止于此,要想真正了解《论语》,请沉下心来,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