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交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16:39:50
古代的人怎样交流,是像我们今天所学的古文那样说话吗?

以下均为我个人观点:
说到普通话,就要讲到白话文了。
人们会觉得,白话文在我国的出现就像平地拔楼一样,出现的过于突兀,没有史料记载。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假如你是古人。
假如你是古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整天之乎者也地说话,这肯定是一个神经病。难不成普通说个话也要查字典?人们会选择合适自己的语言来说话。也就是说,文言文不易于口头交流。这也正是有些人(不论古今)一看文言文就头疼的原因。
分析你的问题,要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比较来说起。
1、文言文比白话文言简意赅,往往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译成很多文字。
2、刚才说的,文言文不易于口头交流。

据1得:既然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一定是当时什么被迫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促使的。当时的情况也许没有太多用于书面纪录的帛、竹简,于是,人们为了节约这些资源,就把要说的话简述在帛、竹简上。久而久之,就成了文言文。
据2得:既然文言文不易于口头交流,那么文言文的出现,就一定不是口头相传的。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都是出现在书本里的。也就是说,文言文可能是古代一种专门用于记述语文面的语言方式。这一点和1不谋而合。当人们觉得,要让自己的后人知道我们这一辈人生活过的时候,或是需要某些事情要特殊记忆的时候,就诞生了文字。文字又演变,从甲骨文、钟鼎文等等,一直到今天使用的汉语,一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不过我不太清楚,钟鼎文和甲骨文上记述的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
以上均是现有白话文后又文言文的说法。下面是现有文言文后有白话文的假说:
古时候,人们没造那么多的字,表达的意思也不清晰,于是,就把要说的话缩略,形成这言简意赅的文言文。随着造的字越来越多,表达意思越来越清晰。渐渐的,就形成了易于交流的白话文。不过这个说法有个欠缺,就是如果是按造的字来讲话的,那么有写字是写不出来的。在这里也打不出来,你慢慢想,就会想到很多。说不好听的,就像骂人的脏话,若不是从古口头传到今,谁去发明它们怎么写呀!

当然,我认为文言文是取自于人们口头相传的方言。因为我坚信普通话不是方言。没有一个地方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把普通话当作方言的。当人们没有普通话的时候,人们彼此的方言也是听不懂的。不过我想,方言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