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高手帮忙翻译王思任<钓台>,万分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7:27:25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许习险。前年到睦州,又值足中有鬼,且雨甚,不得上。今从台荡归,以六月五日上钓台也。
肃入先生祠,古柏阴风,夹江滴翠,气象整峻,有俯视云台之意。由客星厅右,径二十余折,上西台,亭曰“留鼎一丝”。复从龙脊上骑过东台,亭曰“垂竿百尺”。附东台一平屿,陡峭畏眺。一石笋横起幽涧,蹇仰恣傲,颇似先生手足。蹬道中俱老松古木,风冷骨脾。此两台者,或当日振衣之所,空钩意钓,何必鲂鲤,吾不以沧桑泥高下也。
亭中祠中,俱为时官扁尽。夫子陵之高,岂在一加帝腹,及卖菜求益熟语乎?人止一生,士各有志,说者谓帝不足与理。此未见梦见文叔,何知子陵?
子陵诚高矣,而必求所以高不在士,则蟠溪之竿,将投灶下爨耶?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子陵薄官,许由薄皇帝,人不咏许由但泳子陵者,则皇帝少而官多也。身每在官中,而言每在官外也。
夫兰桂之味,以清口出之,则芳;以艾气出之,则秽。咄咄子陵,生得七里明月之眠,而死被万人同堂之哄,子陵苦矣。然则尽去其文?曰:“山高水长,存范仲淹一额可也。”

译文:
  我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路过钓台,听大人们说起钓台的事,心中向往它。因为年幼,大人不让到危险的地方去。前年到睦州,正当脚上有病,而且雨下得大,没有能够上去。现在从台荡回来,在六月五日上了钓台。
  表情严地进入严子陵先生的祠堂,古老的柏树阴森森地,在江两岸青翠欲滴,形象严整峻峭,好像是俯视云台的意思。由客星厅向右,要经过二十多回折返,上了西台,有个亭子叫“留鼎一丝”。我又从龙脊上骑过到了东台,有个亭子叫“垂竿百尺”。附在东台一个平坦的岛上,陡峭得让人不敢往远处看。一块如笋一样的石头横起在幽深的山涧里,歪斜着仰起头傲世,很像先生的手足。脚下蹬的道路上全是老松古木,风冷得浸入骨脾。这两台,或许是当日先生的振衣的地方,虽然是空钩但意在垂钓,何必能否钓着鲂鲤呢,我不因为阅历多少拘泥谁高谁低。
  亭子中祠堂中,都被当时的官员们的匾额占完了。那子陵的崇高,哪里在于别人赞颂呢,到卖菜时是为了求更加熟吗?人只有一生,有知识的人各有志,论说的人认为皇帝也不足以与他说理。这是没有看见梦见文叔,又哪里理解严子陵呢?
  严子陵实在是高啊,可是一定求他所以高不在士的理由,那么蟠溪的鱼竿,不是要扔到炉灶中烧饭吗?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严子陵认为官不足贵,许由认为皇帝不足贵,人们不歌咏许由只是歌咏严子陵,是因为皇帝少而官多也。自身常常在官中,可是说话常常在官外。
  那兰花和桂花的味道,如果清口闻到,就是芳香的;如果臭气闻到,就是污秽的。子陵啊子陵,活着的时候可以有七里明月的睡眠,可是死了却被万人在一个祠堂里起哄,子陵你苦啊。那么把所有的文章都废去吗?回答说:“山高水长,只存范仲淹这一个匾额就可以了。”

  赏析:
  严子陵钓台位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畔,以其幽静清雅的自然风光和独钓泽畔的严子陵传说为世人所瞻仰。文章前半篇记叙游钓台时看到的景观。作者从小时候私下心仪而欲登不能入笔,叙说对钓台的神往之情,既交待了登台的原因,更是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接着按照空间顺序描写了登台的经过:由严子陵祠经客星亭上西台,转而到东台。后半篇是写由登台而引发的议论,由所见的严子陵祠中官宦们题赠之匾,想到严子陵的清商品行,并与那些身恋官场却又标榜自己“清高”者作了鲜明对比,深刻批判了他们装腔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