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王船山《读指南集二首》涉及的文天祥事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0:11:31
熟悉宋史文天祥事迹的朋友,解释一下当中隐括的史实,主要是有问号的部分。谢谢了。

读指南集

绛节生须抱璧还,
降笺谁捧尺封闲。
沧波淮海东流水,
风雨扬州北固山。
鹃血春啼悲蜀鸟。
鸡鸣夜乱度秦关。
琼花堂上三生路,——琼花显指扬州,琼花堂为专名否?
已滴燕台颈血殷。

扬州不死空坑死,
出使皋亭事未央。——出使皋亭?
鸣鴂春催三月雨,
丹枫秋忍一林霜。
碙门鹤唳留朱序,——碙门即碙洲在广州湾口外,宋理宗卒地;朱序?
文水鱼书待武阳。——文水?武阳?
沧海金椎终寂寞,
汗青犹在泪衣裳。

琼花堂上三生路
文天祥本人先前参加与元军的“议和”,致使李庭芝对他存有极大的戒心和误解。宋军败兵逃归扬州,报告说元军派投降后的一个丞相到真州说降。接到文天祥书信,李庭芝认定说降的“丞相”肯定是文天祥,并忖度文天祥是以计诱他出扬州,然后趁机让元军来攻。于是,李庭芝派人送密信,命令苗再成杀掉文天祥。苗再成不相信文天祥是元人派来诱降的奸细,又不敢违背李庭芝的命令,就把文天祥骗至真州城外,示之以制置司“格杀勿论”的命令,让文天祥自寻出路。回城后,苗再成不放心,怕文天祥真是元军招降的奸细,派出两路人试探文天祥,“果说降者即杀之”。两路人佯装出城降元的溃兵,向文天祥打招呼。文天祥不知是苗再成试探他的“计谋”,苦口婆心以忠义苦劝要外出“降元”的士兵为国尽忠,两路士兵大受感动,不仅没有杀文天祥,反而为他们一行人带路直到扬州城下。
四鼓时分,文天祥诸人抵至扬州城门,赫然见到四周贴了数张悬赏捉拿“文丞相”的告示,写明了“死活皆赏”,“众人相顾吐舌”,只得窜身向东,准备从海道逃走。途中,又遇络绎不绝开拔的元兵,一行人慌忙躲入烧毁的墙壁中潜伏。藏了两三天,几个人差点饿死,幸亏遇见几个樵夫,乞得几口干粮得以幸免。逃至板桥,元军忽至,一行人又窜入灌木丛中。元兵看得真切,往灌木丛中射了一阵乱箭,并活捉了杜浒等三四个人。幸亏捉人的元兵是汉军,得了杜浒等人的银两后就偷放了他们。几个人回到原地,把饿得已经奄奄一息的文天祥用木棍制成的简单担架抬至高邮稽家庄。当地庄主是位义士,派人护送文天祥等人先至寿州,然后由通州入海,一行人终于得达温州。
对于此次嫌猜、历险,文天祥有《出真州》诗十三首感怀,真实再现了当时的仓皇和狼狈:
早约戎装去看城,联镳壕上叹风尘。
谁知关出西门外,憔悴世间无告人。
扬州昨夜有人来,误把忠良按剑猜。
怪道使君无见解,城门前日不应开。
琼花堂上意茫然,志士忠臣泪彻泉。
赖有使君知义者,人方欲杀我犹怜。
秦庭痛哭血成川,翻讶中行背可鞭。
南北共知忠义苦,平生只少两淮缘。
一别迎銮十八秋,重来意气落旄头。
平山老子不收拾,南望端门泪雨流。
天地沉沉夜溯舟,鬼神未觉走何州。
明朝遣问应无是,莫恐元戎逐客不。
人人争劝走淮西,莫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