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的几个境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0:43:39
记得有一段话,是说看雾的几个境界,初级的境界是看雾是雾,中间的几个境界给忘了,最高的境界是看雾还是雾~望哪位仁兄知道的回复下,小生不胜感激

看雾是雾——看雾不是雾——看雾还是雾

白居易《花非花》赏析2006-12-22 23:54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题解

据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这首诗作于长庆三年(823)以前。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在《白氏长庆集》中,编在卷十二《真娘墓》、《长恨歌》、《琵琶行》、《简简吟》之后,归入感伤类,可见其主题基调是感伤。《长恨歌》、《琵琶行》自不必说,《真娘墓》、《简简吟》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抒发的都是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如《真娘墓》诗:“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花非花》一诗紧编在《简简吟》之后,可以约略看出此诗归趣的消息。

宋代词人张先有感于此诗,将它衍为《御街行》〔般涉调〕:“夭非花艳轻非雾。来夜半、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远鸡栖燕,落星沉月,紞紞城头鼓。参差渐辨西池树。珠阁斜开户。绿苔深径少人行,苔上屐痕无数。余香遗粉,剩衾闲枕,天把多情付。”

句解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夜深之时它到来,天亮之后又去了!花,是这首诗的第一个关键意象。自古以来,花是诗人们吟咏不衰的对象。白居易酷爱花,他的咏花诗很多,如:“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木莲花);“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牡丹花);“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石楠花);“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枇杷花);“风翻火焰欲烧人”(石榴花);“素房含露玉冠鲜”(白莲花)……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是白诗常用的比喻。如“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可是这首诗中的主角,却非花又非雾。是什么呢?是“夜半来,天明去”的人。这个人,“来如春梦”,犹如章台神女,倏忽来去,平添怀想,“去似朝云”,再无踪影。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梦,是这首诗的第二个关键意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