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新社会新农村和谐发展后的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15:27:42

新中国建立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指引下,我国采取了农业和农村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的政策,农业为我国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在实践中更多是就农村发展农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7年,农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已降低到15%左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降低到50%,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0%,我国已经转变到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经济发展新阶段——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提供强大支撑,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基础。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综合实力和总量不断提高,是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促农,建设新农村,关键要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农工作的理念有了新变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明确提出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农村。2006年,仅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超过3397亿元,中央投资安排农村建设资金约530亿元,其中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313.8亿元。同时,财政支农方式有了变化,着力用活粮食风险基金,制定实施了“三减免三补贴”政策,使农民直接受益的程度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