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荚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3:41:46
什么是荚膜?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同属是细菌的特殊结构,是包绕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透明胶状黏液层,与细菌的致病性和细菌的鉴别有关.

  (哦耶,假前期末考试考这门的,背到这题还背了很多遍,所以到现在居然还没忘掉)

  我们课本上就写这样,下面的是从网上看到的,你参考看看,这些DD我们书上没介绍到!

  荚膜的厚度因细菌的种类而不同。除掉荚膜对细菌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但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和抗干燥作用。有荚膜的细菌,菌落光滑而湿润,有时发粘。这对辨认菌落很有用处。

  分类:
  荚膜或大荚膜:与细胞壁结合牢固,厚度≥0.2微米的称为荚膜或大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微荚膜:与细胞壁结合牢固,厚度<0.2微米的称为微荚膜。如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
  粘液层(slime layer):疏松粘附于细胞表面,边界不明显且易被洗脱的称为粘液层。
  糖萼:介于荚膜和粘液层之间的结构称为糖萼。

  化学组成:
  多糖\多肽\其他物质
  多糖:多数细菌的荚膜由多糖组成。多糖的分子组成和构型多样,令其结构极为复杂,成为血清学分型的基础。例如肺炎双球菌,根据其荚膜多糖的抗原性,至少可将其分成85个血清型。
  多肽:少数细菌荚膜为多肽,如炭疽芽胞杆菌、鼠疫杆菌等。

  形成条件:
  荚膜的形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一般在动物体内或含有血清或糖的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

  染色特性:
  荚膜不易着色,可用特殊染色法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如用墨汁作负染色,则荚膜显现更为清楚。(

  功能:
  ①抗吞噬作用:荚膜因其亲水性及其空间占位、屏障作用,可有效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②粘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间粘链,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处于细菌细胞最外层,荚膜犹如盔甲可有效保护菌体免受或少受多种杀菌、抑菌物质的损伤,如溶菌酶、补体等。
  ④抗干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