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什么方向为“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3:25:14

东为尊!

1、饮宴的座次

古代宴饮时的座位也有一定的礼仪之分。君王坐在宴席时必须正面对尊,而臣子们不能直面对尊,只能侧对尊面而坐。如果直面尊位而坐,就是无视君王,礼不能相容。

后来,人们根据这种礼仪,在宴饮时,也往往分宾主而坐。主面是尊位,宾在尊侧。在酒席宴间,座次都有一定的形式。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其名著《日知录》里通过对古史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就是最尊的座位是在室内西墙前铺筵席,饮者面向东坐。其次是在北墙前铺筵席,饮者面向南坐。再其次是南墙前铺筵席,饮者面向北坐。最卑的是东墙下铺筵席,饮者面向西坐。这一礼俗同样适合在军帐、野外等处饮酒。

《史记•项羽本纪》描写的鸿门宴座次,就是如此:“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项伯东向坐是最尊的座位,这是因为项羽的身份是胜利者,而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座位上;范增朝南而坐,是仅次于项氏叔侄的座位;刘邦朝北而坐,是低于范增的第三等座位,而张良作为刘邦的臣属,理所当然地坐在西向的最卑的位置上。

这种“室中以东向为尊”的方式,在贵族的祭祀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

以东面方向为尊位,在史书中还有很多。比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上说,井陉口之战,韩信俘获广武君李左车,请他东面坐,韩信对面施礼求教。《史记•周勃世家》上说,周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自居东向的座位,很不客气地跟儒生们谈话。《史记•武安侯列传》上说,田蚡“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向,且坐东向”,田蚡认为自己是丞相,不可因为哥哥在场而申私敬,免得屈辱了丞相之尊。《汉书•王陵传》上说,项羽取王陵母置军中,王陵的使者来,项羽让王陵母东向而坐,打算用对王母的这种礼遇来招降王陵。

但是,我们在京剧里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皇帝或者国君面南背北地端坐在龙案后,大臣们按尊卑次序出场,面朝北—字排开,遥向君主施礼,之后才文东武西两旁侍立。戏台上和故宫金銮殿上表示的是面南背北为尊,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想把座次尊卑搞清楚,首先应该对古代的党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