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不能解决1973年到1975年的经济危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2:41:42

这次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这次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所谓“滞胀”,就是指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
凯恩斯主义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是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是主张政府应该进行适当的干预。
但是,由于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由于担心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难走出经济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使经济迅速发展。无限扩大的生产能力和有限的市场的矛盾,暂时缓解积累起来。 1973 年中东战争期间,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斗争导致西方国家发生的石油危机为其重要触发原因。 1973 年11 月,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美、日、法等国相继卷入。于1975 年下半年渡过最低点,经济转而回升。此次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第四次经济危机,严重程度超过前三次。其主要表现是:①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8.1%,日本高达20.8%;②大批企业破产,股票行情大跌,美、日、西德等10 国两年内资本超过百万美元的公司破产12 万家以上,拥有50 亿美元资产的富兰克林银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股票价格下跌总额达5000 亿美元;③失业人数巨增,创战后最高纪录,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全失业人数1975年月平均为1448 万,美国1975 年5 月失业率为9.2%;④物价上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入逆差严重,危机期间物价指数的上升英国为43.9%,日本32.5%,..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入超达203 亿美元,国际收支逆差为392亿美元。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出现全面高涨,而是进入滞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相对停滞,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
凯恩斯主义主要是认为是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但!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敢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怕更加膨胀从而加重了危机

因为他不能...

因为他不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可是市场经济自身有缺点,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确定就变成致命的弱点了,于是就产生里经济危机,此后大部分国家认识到了这一点,政府开始干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