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汉中央政制的问题(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12:06:54
有言西汉三公制自汉武帝时出现变化,相权由此遭帝主削夺,此说当否?试析论之。

是的.

西汉初年沿袭秦三公九卿制,到汉武帝时为加强君权,设置内外朝制度,皇帝身边的亲信建立一个内朝,成为决策机构,万事都又皇帝一人决定.

而原来的宰相成为外朝,只是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相权由此被削弱.

未必
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职责权限大。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还掌握选用官吏、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执行诛罚、主管郡国上计与考课、封驳与谏诤等权,还有一定的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在两汉时期,宰相涉权之广、职权之重,是后代宰相无法比拟的。

如果说宰相三公制是汉代的行政执行机构,那么御史台是其制约机构。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
汉武帝刘彻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三公各自开府置官属
三公制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才改为三省六部制

东汉光武帝刘秀虽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且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200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往往亦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渐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