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许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2:44:18
急须知道

1、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直接原因
  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其三,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四,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两个根本的原因,第一个就是他们心态上的危机感和他们强烈的焦虑感影响了他们的政治决策,使他们陷入了一种焦虑型的激进型当中,他们在100多天的时间里发布了近300道改革的上谕,所有这些上谕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互的支持,甚至说缺乏政治上的基本章法。他们要迅速的、彻底的、急剧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来推动中国的开明专制化。这样他们一定会触犯到广大的官员的利益。实际上他们是顽固的守旧派与有限支持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以及温和的改革派三者联合起来对抗激进的改革派。这里的有限支持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主要指得是两个人,慈禧和荣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对这两个人进行具体分析了。所以就形成了相当孤立的状态。他们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的确没有任何的经验,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当过官,他们在边缘状态获得了外部的一些支持,正是他们对外部支持相对有限的了解能够使他们鹤立鸡群,从而赢得了年轻皇帝的信任。然而当他们获得了一些信任以后,缺乏在体制内实行改革的任何经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康有为居然让他的学生上奏折,要求全国人都穿西装。我们现在都有很多人穿不上西装,100多年前他要求都穿西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