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海子为什么不幸福,不高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10:32:54

这是海子生平最后一篇作品,之后就卧轨自杀了,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但是,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

这幅生活图景里有一些清晰的意象(“喂马”“ 劈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我们姑且视动作为意象),其中“大海”是核心意象。大海对海子既陌生(他出生、成长、读书、工作,都远离大海),又极有诱惑力(他有许多诗都写到大海)。在这首诗创造“大海”的意象,透露诗人内心的一些动向。诗人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在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大学毕业后蛰居京郊昌平,又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他很想走出封闭,走向广袤的大地,走向海边。他想望平凡生活,又不“和其光,同其尘”,而保持清静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然而这种生活是虚无缥缈的:现实世界何处可以“喂马,劈柴”?他怎能在独居一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才开始这种生活,或许今天过得有些暗淡?在海子的诗心中,“幸福”是田园牧歌的主题,属于未来,属于幻想。在把逃逸当成美和希望之所在,美则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有“海客谈瀛洲”的天真,又有“处涸辙以犹欢”?的潇洒,还有“从此小舟逝,江海寄余生”?的遁世隐情。

另外,海子那时候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