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做北伐?东征,西征?南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07:03:39
为什么叫做北伐?东征,西征?南下? 他们的 起源 和历史含义,以及感情色彩?

在下的浅薄认识和理解是:中国的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非政权势力讨伐政权势力叫北伐?这样的讨伐往往是因为政权势力的腐败,北伐或许带有替天行道的正面的感情色彩?而南方进军一般叫南下,与北上呼应;往往是政权势力讨伐非政权势力的非正道的叛逆,感情色彩也是正面的?东征,西征则是讨伐外族势力? 感情色彩当然也是好的; 不知道 我的理解(全是个人感觉) 怎么样? 或许我想多了,本没有这么复杂?

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五个多世纪,而文献中明确以华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配合四方的记述,大概出现于战国。《左传》昭公十七年,孔子向郯子学习古代官制时曾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这是指四方之夷,而《论语》中未出现“东夷”、“南蛮”等配有方位的民族称谓。《孟子·梁惠王上》提到“莅中国而抚四夷”,仍是指四方之夷。《孟子》中虽已出现“东夷”、“南蛮”等称谓,但在《孟子·尽心下》说:“君好仁,天下无故焉。南面而征北夷怨,东面征而西夷怨。奚为后我!”

由上可知,由于早期统治中国的政权都占据了当时地理、气候极为有利的中心地区[河南(夏商)-关中(秦、西汉)-河南(东汉、魏、西晋)],因此将周边依附的政权视为东西南北而将自己奉为“中”,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政治优势。
而自东晋渡江后,南朝士大夫们始终没有忘记夺回中原腹地(至少表面上没有忘记),同时认为自己保持了正统的华夏文明,因此把对当时占据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的战争称为“伐”,也是为了保持一种政治上的优越感。
东征、西征(西讨)也都是取得合法统治象征的中原政权对地区割据政权的一种带有政治优越感的说法。
北周、元、清自北向南征服中国时,文化上都还是依附中原文明的,利用也好仰慕也好,但都还没有文化上的自信,所以也没有在用词上贬低南方的逃亡政权,由于中国在地理上北高南低,因此也只是说“南下”。
东征西讨,南下北伐,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后,也就基本固定下来了。

呵呵,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北伐是南面打北面 南下是北面打南面。举个三国的例子,曹操要打江南就叫南下,孙权要是往上打就是北伐了。这跟什么感情色彩没关系的,都是个人野心和利益的驱使。西征好像就是打玉门关嘉裕关的西面了吧,东征我不太清楚,可能是原来征讨东北面的少数民族

呵呵!两位大侠想复杂了吧!看一看地图不就明白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不管你在什么方位,你往南就是南下,往北就是北上。跟你是不是代表政府或是否代表正义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