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政治主观题总不太好,有方法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8:22:44

一、阅读题目要三看。
主观题一般由材料和问题构成。尽管老师一再要求学生要仔细审题,但很多同学还是习惯在阅读材料时思考相应的哲学观点,而忽视了认真读问题。其实认真阅读问题非常重要。材料蕴涵着知识点,而问题却规定着答案的范围和角度。
比如下面这道题:
某贫困地区县政府要组织群众开垦荒山,可是荒山上长满了一亿多株的酸枣树,新树种不活,老树又挖不掉。于是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对荒山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借鉴外地经验,从外地购入枣树进行接穗。经过5个村的试验,使经济价值不大的酸枣变成了经济价值很大的甜枣。“一花引来万花开”,试验成功后,调动了农民承包荒山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得该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
如果不看问题,可以写的知识点要比实际答案多得多。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等都可以写。但此题已经做了限制,即“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所以答案就不能多写。
另外,问题提问的角度也很重要。一般说来,提问不外乎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难度看是逐渐加深,从知识点看“是什么”和“为什么”侧重于原理,“怎么样”侧重于考方法论意义。从能力要求看,“是什么”主要考查知识能力,“为什么”主要考分析能力,“怎么样”更倾向于适用能力,所以,不同的提问角度要求考生作出相应的不同的解答。上述题目提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可见,审题时仅仅看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认真看范围规定和提问角度。
二、提炼观点两步走
在“三看”之后,要提炼出与问题相适应的哲学观点,这其实也是审题,而且是审题最关键的步骤,正因为其重要,在这我把它单独提出来讨论。
按照我们一般的做法,在读完材料后,想一下,写几个哲学观点。这样做,经常会不全面,导致漏写或错写,更为保险的做法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对材料做全面分析的基础概括出其大意,用单句或词组写出来。具体做法是:每一句概括为一个短句或词组,全段再概括出一句或几句,划出重复部分。这样做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其所蕴涵的哲学观点。如上题,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四个短句或词组:
第一句:开荒困难,老树不让新树。
第二句:考察、借鉴、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