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三分地当什么讲?出自何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6:23:15

“一亩三分地”

来源与典故:

“一亩三分地”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婚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北京地坛、先农坛,至今仍保留明、清两代帝王“亲耕”的“演耕田”,恰好为“一亩三分”。

满族原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1644 年建立清王朝之后,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居住在深宫大院里的皇帝便在惊蛰时分乘龙车从正阳门到先农坛耕地。当时划出的这一块地叫“演耕田”,每年由皇帝、皇后演试“亲耕”,表示普天之下该种五谷了,并以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种做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将地改作它用。当时皇帝“亲耕”的这块地恰好为“一亩三分地”,于是,人们推而广之,将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称为“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