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管仲相恒公”后会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局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8:43:36
为什么“管仲相恒公”后会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局面?简单叙述一下改革的具体内容。
急求!!!!!

这主要还是因为商末周初时推行的井田制所造成的.井田制虽然名义上仍然保留着天下土地归君主所有,但实际上,土地的所有权已经向地方上转移.这就给之后的诸侯崛起提供了物质和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由于古代王权的强弱往往都是以土地的多少来衡量的.这也就是说,随着实际控制的土地的减少,周室中央的权力也在渐渐的被削弱.而地方豪强的势力则在一步步的坐大.
由以上两方面,我们便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各路诸侯一匡天下,主要还是由于实际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所造成的.

首先是改革内政:当时诸侯国内一般都有国(国都以内)、野(国都以外)之分,管仲把国都以内地区划分为21乡,分别为工、商和士居住,其中工乡3,商乡3,土乡15。乡(2000家)下有连(200家)里(50家)、轨(5家)。国都以外地区划分为5属(区),为农民居地。属(9000家)下有县(9000家)、乡(3000家)、卒(300家)、邑(30家)。各级设官治理。严格实行士、农、工、商分区定居制,不许杂处和迁徙,企图使各业各有所务,以利于老传少习,安心生产。

其次是发展生产:齐桓公和管仲利用齐国有山有海的自然条件,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实行鱼盐出口免征关税的鼓励贸易政策,发展农业、渔业和盐铁生产;同时实行“相地而衰(cuī按一定标准递减)征”的税收政策,即按土地肥瘠定赋税的轻重,使负担合理,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再次是改革军制,寓军队编制于居民编制之中。把服兵役的士乡15个,分为三个部分,每部5乡10000家,出10000人为一军,共三军30000人。军队编制的旅(2000人)、卒(200人)、小戎(50人)、伍(5人)与居民编制的乡、连、里、轨完全吻合。由于士兵是按居住区域编制的,他们集中居住,互相熟识,“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国语·齐语》)有利于平时训练和战时配合。齐国3万常备军,利用春秋两季的田猎时间加强训练,从而增强了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