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的东西为什么都少一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3:41:35
为什么正宗的雍正年间出品的都会少一撇呢?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关于收藏,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在此,我只说一点关于避讳(讳缺)的知识,仅供参考,也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时期:
天命(努尔哈赤)、天聪(皇太极)、顺治(福临)时期,没有讳缺,只在官书中的名字上贴黄签。
康熙(玄烨):玄字及含有它的字,末笔一点略去不写。烨(烨),讳缺华的末笔一竖。
雍正(胤禛):胤字讳缺末笔竖弯钩,禛字讳缺右侧真的末笔一点。胤字只许他自己用。兄弟们都改用“允”字
乾隆(弘历):弘字讳缺撇折后之点。历(历),“日”改成“止”。
嘉庆(颙琰):颙字讳缺页字末笔一点。琰字缺写“炎”末笔。
道光(旻宁):旻字讳缺文字一点;宁(宁)字讳缺时,将原来宝盖头下面的心字改为丁字。
咸丰(奕詝):首字不讳缺;讳缺“詝”中“宁”字末笔竖钩。
同治(载淳):首字不讳缺;淳字讳缺时,将右侧下部子字换成日字。
光绪(载湉):首字不讳缺;湉字讳缺时,将舌字之口末笔去掉(不封口)。
宣统(溥仪):首字不讳缺;仪(仪),讳缺我字末笔一撇。

大哥,千万不要被迷惑,雍正年间的东西,没有说有你提到的情况,一定小心上当

就是就是,收藏知识一定要自己掌握,千万不能听人说。

ls说的对,肯定不可能少。那是骗人的。雍正两字,是年号,而非名字,有何避讳的必要?
再说了,器皿上避讳,难道官方文件也得一起避讳了吗?
另外,雍正某年科举,就因为考官出了“维止”2字,雍正大怒,说这是“去头”的诅咒。要是哪个匠人,把雍字去一撇,不得杀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