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1:15:27
原文《爱莲说》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WHY?//为什么??????

牡丹历史悠久、广泛栽植的牡丹花孕育了源远流长的牡丹文化,仅<<全唐诗>>中就有咏牡丹诗100多首,刘禹锡称赞其"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皮日休则称"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李正封所写"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更是咏牡丹的佳句,至今人们仍以"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
在中国,种牡丹、赏牡丹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在南北朝,就有观赏牡丹的记载。在隋代,隋炀帝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易州进二十箱牡丹”。唐代宋单父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株,颜色各异。在宋代,有许多关于牡丹的著作。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撰有《天彭牡丹谱》。在明代,在北京极乐寺建“国花台”种植牡丹。这时,北京牡丹栽培极盛,“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在清代,牡丹被尊为国花,在颐和园中筑国花台。
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佳,虽结子而根生苗故谓之牡丹。”
在中国,种牡丹、赏牡丹、用牡丹源远流长,形成了丰厚的牡丹文化。在咏花卉的文学作品中,吟牡丹、唱牡丹首屈一指。李白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忆明珠写道:“牡丹大如树,隔墙可见花。敢让百花光,敢殿三春后。”欧阳修写道:“学书学剑为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这些都成为流传后世的千古绝唱。
在绘画上,最早的记载是南北朝时杨子华画牡丹。此后,唐代边鸾画牡丹、五代徐熙画《牡丹图》、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清代恽寿平画牡丹,这些作品,或润秀清雅,或泼辣豪放,都是中国艺术宝库的奇葩,还成为瓷器制作的重要题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