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解除饥荒是靠种植番薯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33:01
同上

清朝时番薯的培养技术已经成熟,所以番薯是解决饥荒的方式之一。
番薯原产于中美洲,后传至吕宋(今菲律宾)。国际上,流行地认为番薯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1594年)。 明末,番薯已在华南地区广为种植,并逐渐向北推广。但是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影响,番薯的栽培技术传播比较慢,直到康熙时期,番薯栽培技术才传遍全国。

番薯亦称“甘薯”、“山芋”、“红薯”、“红苕”、“白薯”、“地瓜”,属旋花科,喜温暖多光,耐旱、耐碱,不耐霜,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明万历中期引到我国福建,后推广到全国,并传入朝鲜、日本。
清朝康乾时期,人口激增。有清一朝,一旦遇上自然灾害,饥民甚多,番薯就成了拯灾的重要食物。就是平常年景,百姓也会利用旱地种些番薯,以备青黄不接。
楼主要清楚一点,对于灾民,是连番薯也没有的。要想得到,一是政府赈济,二是成为流民到处乞讨。
所以,种番薯或号召种番薯是民间或政府的备荒行为之一。一旦灾荒形成,解除手段无外是赈济或流讨。即使这样,主要食物仍然是谷麦。

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番薯才大面积的推广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