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现代人无法真正欣赏到古代的诗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4 04:53:52
因为对音韵不是很通,所以刚去查找了一些资料,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所通用的普通话已经和古代人作诗时所用的语言有所不同了,那么,我们用现在的普通话去读这些诗岂不是使其失掉了原有的韵味?但如果说欣赏古诗就让我们去学古代的腔调又是不可能的。看了一下,古代的发音之类与现代相比,甚至连平仄也已不完全一样了,这样的话,我们要怎么去欣赏它的音韵美呢?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节自百度百科

其实我觉得对于绝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更多的,其实不会去关心所谓的平仄和韵律,也关心不了!

一般的现代人,不是因为感受到了格律而觉得古诗美,而是因为那是古诗所以才感受到了“格律”。

真正深入的了解,很难,也很不现实——比如唐朝的格律诗之所以那么发达,是因为那时候科举考的就是格律,就像现在英语四六级之所以这么发达一样。

格律和平仄的问题,并不能单单是一个欣赏能力的问题。

至于你说的“现代人无法真正欣赏到古代的诗歌”,倒也不至于达到“无法”的地步,但是欣赏能力确实在“退化”,一部分原因你也说了,就是古今读音上的差异。
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没这个必要。
古诗词,已经变成了一种并不重要的文化,可有可无,完全就像是个人的爱好一样,学校或者说国家并没有硬性规定:古诗词不通过4级的无法拿到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吧?
再一个问题,现代人的欣赏能力在退化,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毕竟:古诗,是“古”诗!
如果现代人还是能够像古代人一样欣赏古诗,那才真的奇怪了,不是吗?呵呵……

所以我个人觉得:你说的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其实不是单纯的因为古今异音或者格律的繁琐,而是因为——时代在变!

说实在的,我们现在无法欣赏古代诗词的音韵之美了,即使你能一点不差地表达出来,还是觉得很怪异,因为我们的欣赏角度已经完全改变.
我们现在对古代的诗词,主要是去体会其中的意境和他所带来思想的延伸.
你如果一定要,有个曲子我个人认为还不错,<满江红>,萧独奏.

可以用近似的音去读。比如白,可以读为擘;斜,读为狭。
虽然音有变化,但更多的是不变。所以现代人也可以欣赏古代的诗歌。还有,古代诗分古体近体,古体除了押韵,是不论平仄的,所以,这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