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7:32:10
办小报用

跳绳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称为“跳白索”,原属于庭院游戏类,后发展成民间竞技运动。北京市毽绳协会秘书长师砚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除竞技类跳绳之外,现在的大众跳绳也有许多花样。有单人跳、双人对跳、多人同跳、鱼贯顺序跳等。单人跳还分单脚跳、换脚跳、双脚并跳、双脚空中分跳、蹲跳、正摇跳、反摇跳、编花跳等多种花样动作。多人跳的同时,也可增加转身、劈叉等动作来活动筋骨。绳也分为两种,有两人摇、供多人跳的长绳,和单人双手摇绳、自摇自跳的短绳。

  跳绳活动源远流长。当女娲“乃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时,绳子便伴随着人类一起生活了。古人拿绳子来记事,也用它来捆扎收获的农作物,或拴使牛马、捆绑猎物等等,绳子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跳绳可能源于原始的农事、狩猎或军事活动。
  明代小说《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使用了“跳马索”和“跳百索”两个名字,指的都是跳绳。但是,“跳马索”却给了我们探究跳绳起源的启示,即古代战争中使用的“绊马索”。古人也许是受军事活动的启发,在绊和避绊的军事训练中,改骑马跨越绳子为单人跃绳而过,由此不断演变,最终成为各种各样的跳绳活动。
  最早出现的跳绳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证明至迟在汉代已经有了跳绳活动。
  《北齐书·后主纪》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盖高氏运祚之末也。”北齐皇帝高姓,“高末”谓齐将消亡。这本是作为谶言而记载的一件事,却给我们留下了儿童跳绳游戏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并且,这种单人“跳且唱”的方式,也为后世跳绳方式奠定了基础。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飞百索”的记载:正月十六日,群儿以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若百索然。群儿乘其动时轮跳,以能过者为胜[1]。这里的飞百索,正是后来的跳绳游戏。
  魏晋以后,历代都有跳绳活动的记载。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境异》:“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为戏。”可见,唐代不仅有跳跃穿过绳索的游戏,还将这种游戏命名为“透索”,使跳绳活动开始有了专门的名称。
  南宋以后,跳绳活动发展为杂技百戏,还有了“跳索”的名称。宋吴自牧《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记载:“百戏呈拽,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踢磐瓶、筋斗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