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艺术成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8:14:48
简述 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300字左右

7000余件高大雄伟的兵马俑群像,在中国乃至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所占地位绝无伦比。那多彩多姿的艺术形象,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示着一代成熟发展的艺术。

1.秦俑的写实作风

面对秦俑坑遗址现场,人们首先感觉到的是“大、多、真”。“大”即陶俑、陶马的形体 高大,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多”是指数量众多,和秦国的左、中、右三军相近,显示了一种恢宏的气概和巨大的力量。“真”则是形象记录了许多富有个性特征的秦国真实战士 ,是秦国军队的真实写照。

秦兵马俑严格地模拟实物,力求与实物相似。各类武士俑的高矮、胖瘦以及面型、须发的 样式等,在刻画上都十分严格、认真。陶俑高者约2米,矮者约1.7米,一般在1.8米左右 ,略高于当时一般秦人的高度。服饰、甲衣种类繁多,且有级别之分,连秦俑腰间系的革带 和带钩,头上束发用的发带,以及发丝、发髻、发辫,腿部扎的行滕、胫缴及靴、履,甚至连行滕上的绑带、鞋带以及鞋底的针线头等细枝末节都雕塑得一丝不苟,维妙维肖。

2.秦俑的形象塑造

秦俑不是自然摹拟真实人物进行形象塑造的,而是经过提炼概括,仅求其形似。它所注重 的是精炼地表现大貌。为了达到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都做了必要的艺术夸张和重点刻画。如表现须眉,作者就没有拘泥于刻画毛根出肉的真实,而是借用夸张手法,把须眉塑造得 有角有棱,特别是胡须,有的塑得飞动、竖起或翻卷起来。这种夸张使人并不感到意外和失真,反而有助于人物精神、气质的表现,使个性十分鲜明。有的陶俑头发的雕饰犹如瓜棱形 ,丘壑相间;有的就像绘画上的大泼墨,高高低低,波浪起伏。这样既使头发的蓬松质感增强,又把人物性格的豁达表现出来。

秦俑的造型表现了工匠在塑造人物的体、量、形、质等方面,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人体的 比例和形体结构的一般规律。除个别外,一般都搭配得适宜自然,比例大体合度,与民间画工所说的“行七坐五 盘三半”,“一肩挑三头,怀揣两个脸”,“横五眼,竖三停(庭)”,“一个巴掌半个脸” ,“三拳一肘”,“头脚一样大”等基本相符。所谓“皮肉明备,骨节暗全”,使人感到他 们身上的脉搏还在跳动。

不仅如此,秦俑造型还把外部形体与内在精神、气质融为一体,体现了“形具而神生”的 中国传统的审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