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的内容大至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24:35

现在的股改大多是指“股权分置”改革
我国股市上一直存在著“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
过去由於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亦即股市同时存在著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此二类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此即“股权分置”问题。其弊端长久地严重影响股市的发展。

股权分置改革(股改政策)就是要在市场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对此两类股东的股份,予以重新确认。并由现况的两类股权分置,变为将来股票全面流通的情况。

股改的目的,最终就是要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以消除制度赋予非流通股股东对公司的垄断控制权、防止同股不同权和同股不同利的现象继续发生。

非流通股一旦进入市场流通,市场流通筹码大量增加,那麼就会破坏原有高溢价发行的少数流通股的市场条件。在原来股权分置条件下,流通股之所以能够高溢价发行,是因为数量巨大的非流通股不流通。现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由股权分置改为不分置,全部进入市场流通,且改革后两者权利义务相同),非流通股要进入市场流通,那麼理所当然要对两类股东的持股成本进行核算并重新确认两类股东的股权。也就是说,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对两类股东的股权,予以重新确认后,全部股票进入市场流通。

具体的股改措施,是由公司管理阶层自己提出股改方案(如10送3.4股,也就是说流通股东每持有10股便会额外获得非流通股东送的3.4股,而非流通股东得到的好处就是在一定时间后手中的股票就可以上市交易卖成钱了),由流通股东投票表决。

股改就是把原来的非流通股,转变成流通股,这要照顾各方的利益,要看原来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公司的发展前景,现时的股价等因素来平衡多方的利益,普遍的做法是给流通股股东按一定比例送股作为补偿,当然还有认沽权和认购权较细的做法,同时有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在一定时期内限受,最后成为流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