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山廊下的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2:04:08
金山现在叫金山区,以前叫金山县,再以前叫什么

金山地区在6000年前即已成陆,东晋时期海岸线远在今岸线以南的王盘山一带,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金山地处滨海平原,古东江、青龙江贯穿南北,既有渔盐之利,又有航运、灌溉之便,经济开发较早。春秋时期,不但已有聚落,且有城堡建立。相传西周康王在金山北麓筑金山城,亦名康城或东京城。秦置海盐县。南北朝时先后分海盐东北境置前京、胥浦两县,县治都设在今金山南境。隋代一度并入盐官县。几经分合,到唐天宝十年分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金山属华亭。清顺治十三年为松江府娄县地。清雍正四年始置金山县,县治设于金山卫城。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金山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杭州湾的形成,金山海岸不断内坍,风潮海溢频繁,常使内陆成为斥卤之地,至清雍正年间才基本稳定,千余年间海岸后退近20公里,大片平原沃野被吞噬入海,大小金山成为海中岛屿。杭州湾的形成,又使金山成为太湖流域重要的海运港口和军事要冲。五代以前,大小金山附近为古金山港,福建等地航商,经常在此泊船贸易;五代吴越时,曾在古金山港口筑城堡戍守;南宋驻金山水军,拱卫京都临安。南宋时,金山沦海以后,海港移至小官镇旁青龙港,更显繁荣。明洪武年间在小官镇置金山卫,统领7个干户所,辖境东起宝山,西达乍浦,左右策应,绵亘几百里的沿海地带,堡墩林立,防务整肃,并有巡海船40艘驻卫,屹然为太湖流域东南之屏障。明成化年间,堵塞青龙港口,加固海塘,增强了对海潮灾害和外敌入侵的防御力量,然太湖东南出海口从此完全封闭,水流北出黄浦,境内河道流速减低,钉螺革生,成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海思虽有减轻,而南旱北涝则加剧,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金山卫也因失去海港条件而日趋衰落,县城遂于清乾隆二十四年移治朱泾镇。
地处海防前哨和苏、浙、沪边境的金山人民,在备受封建压迫和自然灾害的同时,又饱经兵燹之苦,明代倭寇的多次骚扰,明末清军南下时对金山卫的争夺,清代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民国初年直皖军阀混战,都使金山人民遭受惨重损失。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金山沿海登陆,直下沪宁,沿途烧杀掳掠,更使金山生灵涂炭,许多村镇化为废墟。晚清以来,旧中国政治腐败,苏浙地区土匪公然出没,加之官吏横征暴敛,地主残酷剥削,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长期的内忧外患,贫困饥馑,激励起金山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