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哥绿霉菌怎么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5:03:34
人工种植木耳最让人头痛的就是绿霉菌的危害了

1. 发菌:
播种后 2-3天内, 适当关闭门窗, 保持高湿为主, 促进菌种萌发, 若料室温超过28℃时应适当通风降温。3天后, 当菌种已萌发, 且菌丝发白并向料上生长时, 适当增加通风量。 播后7-10天菌丝基本封面后, 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整齐往下吃料,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一般播种后18-20 天菌丝可发菌到料底。
播种以后,如管理不当,在生产上很容易发生下列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①菌种块菌丝不萌发 播种后,在正常情况下,3天内菌种块菌丝便会萌发。如果料温连续2-3天高于33℃,菌种块菌丝被“烧死”而不能萌发;料内氨气散发不彻底,菌种块在氨气的刺激下,不能正常萌发。如果室温高于30℃以上,菇房通风不够,菌种块菌丝因闷热而失去活力,也不能萌发。遇到上述情况,必须及时查明引起菌丝不能萌发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翻架次数,加大菇房通风,降低料温,散发氨臭,必要时仍需喷用1%的甲醛,重新翻架,或再次后发酵,及时调换菌种,进行补种。菌种块菌丝不萌发除上述原因外,还应检查是否有螨类咬食菌丝,如有螨类必须及时消灭。
②菌种块菌丝不吃料 播种后菌种块菌丝萌发正常,但迟迟不往培养料上生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因培养料过干或过湿,以及培养料内添加物质过多,营养不协调所致。此时需准确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因培养料过干,需浇水调节。如培养料过湿,应从反面打扦或松动仍至重新翻架,加大菇房通风,散发水分。如料内营养成分不协调或某种成分浓度过大,需重新将培养料用水冲洗,再行堆制,不过往往要推迟出菇期,影响产量。若培养料偏酸(pH6.5以下) , 需用石灰清水(pH8.5-9)进行调节。
③料内菌丝稀疏无力,生长缓慢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因培养料的养分较差,前发酵期间料温不高,又未进行后发酵。甚至,使用的粪草在堆料前已经发过热,发过霉,致使培养料松散无凝性,养分差。在这种培养料上生长的菌丝往往表现出稀疏无力,生长缓慢。防止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应提高培养料前发酵的质量,使之达到高温快速发酵的要求,最好经过后发酵,情况可以得到改善。
④料内出现线状菌丝,而绒毛菌丝稀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配方不当,粪肥过量。在前发酵过程中又造成了厌气性发酵,加之培养料过熟、过湿,料内透气性差,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