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什么时候开始拜老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5:26:53
请问古代的皇帝(或明清皇帝)在几岁开始学习诗书礼乐?又几岁开始拜老师?(唐朝叫太傅。)
楼下的仁兄说到:
"清代皇室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他们从六岁起开始读书"

于是问:6岁之前,他们主要学习什么呢,还是光玩?那都玩什么呢?

准确地说,皇帝在当皇子的时候就开始拜师学习了。就拿清朝皇帝来说,皇子在6岁左右进上书房(皇太子)或南书房(普通皇子)读书。师傅由父皇安排,分为满、汉两班。满师傅主要教满语和骑射。汉师傅教授诗书礼乐等。像最著名的翁同和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皇子读书十分辛苦,一年中除了自己生日,父皇生日或得病这些日子外可以休息其他时间都在学习不辍,刻苦异常。明朝皇帝可就懒惰许多,因此明代帝王大多荒淫,而清代帝王大多才气纵横。

成年后的皇帝是没有统一的老师的,一般是每天有一段时间必须听翰林院的讲师们授课,每月还有数次大讲.
这是明清时期的规矩,皇帝在这段时间是很被动的,因为是祖制,不听也得听.

你问的应该是未成年的皇帝和皇子的学业吧?
未成年皇帝或皇子的老师是三师(并不是只有太傅)
三师是指太师,太傅,太保,太师是帝师,又称太子太师,管太子所有的学业,是三师之首.
太傅,即太子太傅,主管太子文课,可算是太子的授业恩师.
太保,即太子太保,主管太子武课,但在古代以儒治国的时代,这并不受重视.

除了这三公外,还有三少,即少师,少傅,少保.是三公的助手.

三公和三少从唐朝开始逐渐变成了虚衔,是颁给功臣的,有很多太师,太傅,少保并不是皇帝的老师,比如我们熟知的郭子仪(太师),熬拜(少保)都不是帝师.
特别是明朝,三公这等正一品的荣誉很少封过,东宫讲师都是翰林选的,没有三公,三少的职位.

从太子到皇帝的学习之路是很累的,各朝学习的内容都不同,儒学是最重要的一课,除此之外,历史,治国为君之术也是重要的一课.而武术,诗词,书画文艺这些并不是重点,特别是明朝,他们认为前朝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诗词艺术,极为鄙视宋徽宗,所以不要求皇帝学这些,一旦皇帝喜欢上一些艺术上的东西,便会被首辅们责备,就因为此,明朝出过很多叛逆荒唐的皇帝~

清代皇室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他们从六岁起开始读书,由皇帝亲定学识渊博的翰林、大学士担任师傅,学习四书五经、史记、汉书诗赋、满蒙汉三种文字及弓箭骑射。每天学习从不间断。幼年即位的皇帝更是要受到精心的栽培和严格的训练。

顺治和康熙皇帝从小就勤于攻读汉文书籍。康熙八岁登基时,学的是明代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