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黄老之治转成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0:33:02
简练一点
谢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帝国确立主导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是政治“大一统”的必然结果。但统治集团的标榜、口号是一回事,而其政治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不仅武帝本人没有真正做到独尊与罢黜,武帝之后,儒学也未获独尊,百家也没遭致罢黜。整个汉时乃至历代所有帝王君主,其治国施政的策略和手段一贯都是王霸兼用、儒法并采的,儒术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所起的作用。武帝实施罢、尊政治韬略绝不可能仅起因于董仲舒的建议。从高祖到武帝时代,一批批既酷好儒术、又通达事变并富有远见卓识的儒学政治家,对儒学的意识形态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且这种作用一定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醇儒学者的能力范围。“天人三策”的影响在学术而不在政治,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如后世学者所虚构得那么深远。

黄老尚无为,汉初天下刚刚平定,民生凋敝,需要时间来恢复生产。

黄老之治主要是文帝景帝的做法,汉武帝时国力已经很强盛了,他不是黄老之治!

就是为了加强统治

1.国防需要:宣传统一,为平定内乱,反击匈奴搞社会舆论
2.权力斗争:汉武帝培养自己的政治力量,排除异己

秦朝亡国,有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后人复哀后人也。
秦国以霸(法家)道治国,为起灭国原因

汉朝初期需要修养,遂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

国力强盛后不得不面对治国的意识形态的问题

以后都是实行王(儒)霸(法)之道杂之的做法,避免再复秦之国运

独尊儒术,其实还是外儒内法,外儒安民,内法管理。

呵呵~~很简单~为了维护统治就先的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