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4:20:28

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自然环境。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面临的则是:自然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而且自然环境由于人为的破坏,正日趋恶化的这样一种自然环境。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等,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以保持社会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用公式表示则是:“有控制的经济增长+保持生态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战略, 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

(一)

在理论界,多年来人们一直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得生活资料的能力。“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基本上可以把生产力归结为两点,一是物质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二是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所强调的都是人与自然界对立的一面,以及战胜自然的能力。
在对生产力概念的这种理解下,人类就处在外在于自然界的征服者的地位上,把自然当成异已的力量,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单向活动。所以,我认为对于生产力的概念的理解应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去解释。
第一:既然生产力表现人对自然的关系,那么它就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而且也是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一方面,人对自然征服和改造;另一方面,在征服和改造中应达到人对自然的调节和改善,使自然界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生产力必然要把生产主体和生产的物质资料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生产力总是以人和物的实体形式存在着。生产力作为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主要表现,它的实现是通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为人的生存、发展获得必需的物质资料和创造最佳的自然环境。因此,全面、完整的理解生产力概念,应该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与自然的关系,以永续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从而使生产力得到持续发展。

(二)

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自然环境。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面临的则是:自然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而且自然环境由于人为的破坏,正日趋恶化的这样一种自然环境。要想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