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文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2:58:27
1.左伯纸是什么时代发明的?藤纸呢?
2.请写出纸风筝和纸灯笼的文化特点,最好带图,网站也可以.

纸」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甚至与中华的文化、风俗结合成具有教育性、娱乐性的纸文物;仔细看看四周,都不难发现他的踪迹,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不同的风貌吧!

  1.春联:

  每逢新年,从以前驱魔避邪的「桃符」,发展至后来保佑平安的春联,贴春联已成为一种祝贺新年的习俗。

  说到「桃符」,就得从神荼、郁垒两位专司审查恶鬼的神说起:古时人们认为桃木可以避邪,便在桃木画上两位神将以保平安;唐代时,传说唐太宗生病,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人看守,后来便将两人画于门上防止鬼怪搔扰;日后也有钟魁、天官等门神的出现,这便是门神画、年画的由来。渐渐的除了驱魔避邪外,还具有吉祥、祈福的意义。

  在春节前夕题桃符的的作法蔚为习俗后,到宋朝写春联已经变为流行;明代,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喜欢春联,这个名词便是他发明的,从那时起春联用红纸开始书写。到现在,中国人的习俗中,吃完年夜饭、贴完春联和门神画后,要关起大门,待初一早上再打开,意味「迎财神」。

  而与春联有关的如:贴在门楣上的门笺、窗户上的美丽窗花等,都是非常有年味的吉祥装饰。

  (资料来源:乐在春联,雄狮美术)

  2.纸灯笼:

  传说元宵节点灯有个故事,玉皇大帝派遣天鹅降临人间,却不小心被人误伤,玉帝发怒,派遣天兵天将放火处罚人类,幸好有神仙告知,让人家家户户点灯、放烟火,藉以逃过灾难。

  实际上,人民辛苦了一年,过年后大家高高兴兴玩一玩,张灯结彩,皇城里也不禁止夜间欢乐,还下令守卫军不要管理。

  而古时花灯的制作,在材料上则有用到纸、竹子、木等。

  (资料来源:欢乐花灯,雄狮美术)

  3.纸风筝:

  风筝在中国北方称做"纸鸢",南方称 "鹞子"。五代有一位名叫李邺的人,在宫中做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并在纸鸢的前头系上竹哨,放风筝时,风会吹入竹哨,发出如"筝″一般的声音,所以取名为 "风筝"。严格来说,有发出声音的才叫「风筝」,没有发出声音的则为「纸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