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我国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采取的措施以及产生的效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8:10:53

我不怎么喜欢随便找几个超长的答案给人看就是为了拿分. 我最不擅长答这样的问题了.. 您要是有疑问或者是看不下去这种东西的话..愿意帮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一遍.
1、1998年以来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

1996年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但在1997年下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东南亚发生严重金融危机,国内市场出现需求疲软和生产过剩,需求不足成为经济中的主要矛盾,加上东亚危机对出口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低谷期。到199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8.3%。4月份全国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5%和2.2%。通货紧缩从1997年10月开始持续运行。环比指数也加速下降。生产资料价格8月份比上年同期下降3.28%, 比上月下降3.73%。导致更多的企业亏损、员工下岗。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均大幅下降,出口同比下降7.3%。

为此,从1998年初以来,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决定将适度从紧政策调整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包括:(1)定向募集特种国债注入国有商业银行补充其资本金,为稳健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奠定优化的资产结构基础;(2)增发国债定向用于公共工程建设投资,并希望由此带动银行配套贷款的发放,以扩大投资需求;(3)增大中央财政预算赤字规模,以加大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需求;(4)调整企业的出口退税率,以刺激出口来扩大需求。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九五”后三年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投资、消费和出口,1998年和1999年分别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到200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已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宏观经济出现重要转机。2000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2%,经济初步回升。若没有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只能是5%和6%。也就是说,积极财政政策对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拉动是2.2到3.2个百分点。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经济摆脱通货紧缩的影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中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需求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投资需求只是中间需求,它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