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交使者手里拿的信物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5:00:03
古代出使外国的使者 一般手里都拿着一个棍...棍最上面绑着一个绳子..大约2米长 绳子上串着好多红颜色的圆球.像一串糖葫芦 每个球的直径差不多是10厘米.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串着好多红球的大约2米长的绳子绑在一根大约2米多的棍上..请问这是什么.. 回答准确的 回答好的 我可以再加分
是张骞出使西域拿的那种

你所问的,是苏武的旌节

古代外交使者指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一国派往另一国办事的代表的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节和领事

在古代,“使节”并不是对人的称谓,而是一种官职的凭证。卿大夫聘于诸侯时,国君要授其任职凭证,这种凭证就叫“使节”,又叫“符信”;使臣受命出使他国时,国君也要给予他出使凭证,这种凭证也叫“使节”、“符节”。作任职凭证的“使节”大多用铜铸成,并根据任职地区的不同,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在山区任职的,授其“虎节”;在平原地区任职的授其“人节”;在湖泽地区任职的授其“龙节”。作出使凭证的“使节”一般都用竹子为柄,上面缀些牦牛尾等装饰品,故又称亦称旄节。张骞、苏武等出使匈奴时,持的就是这种使节。



máo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符节
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
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先秦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各异,用途有别。已知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用以征免税收,如作竹节状的错金“鄂君启”铜节;有的用以发兵作战,如作虎状的“辟大夫”铜虎节等;有的用以驿传邮递,如作龙首状的“王命传”铜龙节。此外还有作牛形、鸾形、燕形和凫形的。现存战国时期的符节,除陕西长安出土的错金“杜”铜虎符称符外,其他大都称为节而不称符。汉代亦用虎符,大体沿袭秦制。秦虎符文字错金,汉虎符多错银。西晋虎符通体有虎斑条纹,不能容字,故于背缝处凸起长条形窄台刻背文,肋间之字移于胸前或符阴。西晋男符亦错银,唯太守符凿款,东晋以后则皆凿款。唐代改用鱼符,为符制上的一大变化。武周时一度用龟符。鱼符和龟符皆可系佩,与后世的牌区别不大。宋以后皆用牌。历代符节种类繁多,其铭文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
符信是通信的信物,即通行的凭证,有符有节。节,是身份证明,供使者或商人在路途中使用。持有此节者,沿途住宿伙食一律由传舍供给。在湖南长沙出土过一枚战国时的铜节,为马形,又称“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