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走上文学之道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9:22:11
一定要真的

鲁迅原来想做实业,增强国力,但是看到中国人的体魄不够健康(当时鸦片盛行,流行病盛行),而且他父亲也死在庸医的手里,于是鲁迅选择了学医,他来到日本,在看教学片前放的新闻片时,他感觉到国人的麻木与冷漠,他更感觉到即使中国人有强健的体魄,但是没有思想,中国一样不能强大起来。当时鲁迅认为只有文艺能够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只有文学才能警醒世人,所以最终选择了文学道路。

这个问题鲁迅先生自己在他的<呐喊 自序>里说得很清楚,现摘要如下: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原本入设在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仙台医学专科
学校学习医学,试图拯救千万受苦受难民众。但一次观看战争纪录片,有一个场面:侵华战争中几个日本人屠杀中国人,在看的几个留学生却大笑不止,完全没有羞耻感和祖国荣誉意识。鲁迅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