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诗中各个版本内容不一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6:18:17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有一句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可注释中有解释"一作 乱石穿空","一作 惊淘拍岸",这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不一样?

因为很多诗早期是言传口授,或者是抄录传播,所以背诵、抄录过程中往往会有失误。而即使是印刷版的,由于保存的问题也会有残缺。所以很多诗、文有几个版本是很正常的。一般文化传播得到保障后一个区域都会有一个比较标准的版本,就像这首我们一般在高中课本中读到的统一的版本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但是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可能会有略为的差别,但基本意思是一样的,就看你自己喜欢那个版本了。

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都不是原稿。
在传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出入。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考古的需要。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目前最流行的版本和其它字句上的差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3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1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1尊还酹江月
据传,黄庭坚手书版《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此有几处不同。“浪淘尽”为“浪声沉”,“周郎赤壁”为“孙吴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为“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梦”为“人生如寄”。
此外还有些流传之时的变动,如“3国”为“当日”(这个极少见),“拍岸”为“裂岸”,“人生”为“人间”,“强虏”为“樯橹”或“狂虏”等等。

书都是人出的,作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适当地改变一些让人读着易懂些,尊重原版的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