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真的想杀谁就杀谁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9:50:33
那做大臣岂不是很危险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古代都是以忠孝为做人之本本!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应该说是想杀谁就杀谁!但是名君们是不会想杀谁就杀谁的.......不论是非,任意杀伐是取祸亡国之道!

与大多数人的想象相反,除了开国的皇帝外,大部分的皇帝权力是有限的!
如:
如果不是实在穷的叮当响,崇祯也实在不必受这份窝囊气,以皇帝之尊,而且是一些人公认的掌握有生杀大权的皇帝,居然要如此低三下四,死气白赖的象讨饭一样去哀求自己的臣僚下属捐献银子,而这些人不肯多捐,他也没有丝毫办法,这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大概也是空前绝后的奇闻!就算西方的国王之类,碰到这种情形,也用军队硬抢了!
这样一个铁的事实,不仅表明崇祯皇帝的内帑确实已经一无所有,拿不出半点钱来,否则的话,莫非他真的是犯贱么?莫非真的是有自虐癖好么?放下皇帝的尊严去当讨饭,去受那些大臣勋戚的窝囊气?这是某些人笔下一向心高气傲,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的性格么?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可以做出一点合理的判断!

而且这个事实更是给一些拼命宣扬中国古代所谓皇权专制如何登峰造极,皇权之下,私人财产如何不受保护,而西方则是如何保护私有财产,国王权力如何受到制约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真象这些东西所认为的那样中国古代(不包括蒙古和清朝)的皇帝要什么就有什么,全天下都是他的私人财产,那崇祯皇帝还募个什么狗屁捐,直接下道圣旨,让这些人把财产交出来不就行了?事实似乎倒是显示明朝的皇帝比起同期西方的那些国王们更有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以至到了国家万分危急的关头,居然还要依靠募捐这样手段来筹集军饷。
又如:
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当时称为内阁。秘书便是内阁大学士。在太祖时,内阁学士不过像是皇帝的顾问,政治大权还是在皇帝,不在大学士。明成祖后来的皇帝精力逐代萎缩,便只有偷懒,把政权交付与内阁,阁权慢慢地重起来,因而明永乐后在政治上实际实行的是准内阁制。内阁由多人组成,政权就要反映这些实权很高地位低薪俸低的人养家致富的要求,而由于明中末后人口膨胀,从农业上获益远不如工商业,他们自然而然地就采取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来为自己的集团谋取利益,资本主义萌芽就出现了。经济上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思想上的自由开放,出现了类似西方文艺复兴及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非君浪潮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