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样用内容分析法证明或者证伪议程设置。讲详细点。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10:48:08

传媒该如何设置议程——由“废龙论”报道想到传媒的社会责任
最近,关于“废龙论”的讨论在国内报纸、网络等媒体上颇为热烈,而且已经蔓延到海外华人媒体,可见这一话题引人注目的程度。其实,绝大部分参与者对于这一议题的立场几乎是一致的:反对和批判。因而本文不想就其立论的正误过多纠缠,而是觉得“废龙论”报道之如何推出似更值得玩味。

此次报道的始作俑者是上海的《新闻晨报》——2006年12月4日,该报推出了一篇通讯员采写的报道,文本中虽未直截提出“废龙”,但称:“考虑到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吴友富建议,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而且以《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该报的网站现在已将这篇报道撤掉)为标题,给国家形象课题的主持人吴教授贴上了“废龙”的标签。于是,引起众多学者和网民的抗议、反对甚至辱骂。但该报在第二天又迅速推出了首席记者许莽的报道《上外教授阐释观点:期待“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称:“事实上,这场风波,本身就是一次误读,以及据此引发的误报。”“昨天傍晚,‘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课题牵头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友富教授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从未发表过‘中国国家形象可能不再是龙’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中国必须要坚持以“龙”作为国家的标志,因为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一往无前的精神。”与其说这是一篇后续报道,不如说是对那篇未向当事人求证的“假新闻”的“更正启事”。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废龙论”其实就是媒体主动为受众把关设置的一个“伪”议程,有意引起同行的炒作和受众的关注。“幸运”的是,在随后的争议中,遭到痛斥的不是有关媒体,而是似乎有被冤枉之嫌的“吴教授”。

大众传播学有两个重要的理论:“把关人理论”和“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是说大众传媒在向社会和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起着过滤的作用,而传媒内部的工作人员则是主管这种过滤作用的“把关人”,强调传媒在为受传者挑选信息、过滤信息、放大信息的过程中,承担着主动、积极和自觉的责任。“议程设置理论”则是说大众传媒通过每日每时的版面设置和节目安排为公众确定需要关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