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有那些暴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7:16:28
一一说明一下

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等。

  1. 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 蜀山秃“之语,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秦始皇本纪),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这是他的一大失误。

  2. 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

  3. 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1、秦始皇暴行

  • 连年征战,灭六国,征匈奴

  • 赋税徭役繁重,人民收入3分之2都要上缴政府

  • 大兴土木,建郑国渠,灵渠,长城,阿房宫,陵墓

  • 游巡无度,劳民伤财

  • 焚书坑儒,专制,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穷兵黩武

  • 刑法苛刻

  • 追求长生不老,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