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产品的原理(跪求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38:21
液晶产品的原理是什么啊?它们的响应时间又是什么意思啊?

液晶电视,又称LCD电视,是利用液状晶体在电压的作用下发光成像的原理。组成屏幕的液状晶体有三种:红、绿、蓝,叫做三基色,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通过电压来刺激这些液状晶体,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不同比例的搭配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因此,精确到“点”的液晶电视比“逐行扫描”的普通电视又高出了一个层次。目前,主流液晶电视的尺寸为20~37英寸。

响应时间指的是LCD显示器对于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转亮或者是由亮转暗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部分--Rising(上升时间)和 Falling(下降时间),而我们所说的响应时间指的就是两者之和。一般来说,响应时间越短越好。响应时间越短,用户在看移动的画面时就不会出现类似残影或者拖沓的痕迹,因为按照人眼的反应时间,响应时间如果超过40毫秒,就会出现运动图像的迟滞现象,因此响应时间对于对画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而言,一直是非常关键的采购指标。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液晶显示器在响应时间方面还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液晶显示器成像原理的影响。

液晶显示器最基本的显示组件就是液晶,因此当我们谈及其响应时间时不得不先行介绍一下液晶的特性。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不但具有固态晶体光学特性,又具有液态流动特性。而一般所用的液晶显示器,就是利用液晶的光电效应,藉由外部的电压控制,再通过液晶分子的折射特性,以及对光线的旋转能力来获得亮暗情况(或者称为可视光学的对比),进而就达到了显像的目的——通俗地说液晶显示器就是两块玻璃中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液晶材料,液晶材料在信号控制下改变自己的透光状态,于是你就能在玻璃面板前看到图像了。

在了解到液晶显示器的基本成像原理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实际上就是液晶分子将显示信号转换成画面所需的时间,因此其与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和传送信号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液晶分子的信号传送能力来看,其又与液晶材料自身的优劣以及电流的控制、信号的强弱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液晶材料相同的情况之下,响应时间与信号的强弱成正比关系,信号越强,其响应时间越小,但这种小并不是绝对时间的缩短,而只是因为信号增强,画面显示更为清晰所带来的一种错觉现象。从目前来看,在众多的液晶显示器产品中,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