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北宋签定“澶渊之盟”后岁贡的具体执行情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4:45:29
请各位历史达人帮忙,告知在下“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这句中:

1、三司可是指“盐铁、户部、度支”?
2、差人差的是什么人护送?
3、具体的交割路线是如何的,即自何处始,经何处,陆路或水路至雄州?
4、到达雄州后,具体的交割情况是如何的?可有何仪式,辽的接收方面由什么机构负责?这笔费用入库何处?

因为不知道悬赏多少分合适,所以先使用10分了,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非常感谢!

首先,更正楼主一个小错误,“澶渊之盟”后北宋给予辽的银、绢称做“岁币”,而不是“岁贡”(岁贡是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之后的叫法)。岁币比岁贡所显示的屈辱程度要低,就如宋与辽只结为兄弟之国,而与金则结为君臣之国(宋为臣)和后期的叔侄之国(宋为侄)。

1 三司就是指“盐铁、户部、度支”,是宋的财政机构。这也体现了条约较低的屈辱性,宋虽然每年供给辽银、绢,但无须派外交使节正式去“上供”,而是派财政机构送达。说明这在形式上只是两国的财务活动,而不是外交朝贡。

2 差的是什么人,就是“差役”。由三司派官员组织当时服劳役的百姓送往。

3 交割路线和交割情况不知。这种细节宋史上没有记载。它不属于典章,不属于货易,不属于外交礼仪也不属于民俗,而且重要性不大,不太可能在正史或笔记中记载。

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时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十二月

【地点:】宋澶州

【人物:】

宋真宗赵恒,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宋同平章事寇准

【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的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城。宋廷朝野震动,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因同平章事(宰相)寇准、毕士安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

【过程:】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攻克德清(今河南清奉),三面包围澶州,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