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但做不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2:20:27
信心是什么,决心在哪啊!!都快考试了,同学都在教室抓紧复习,而我却天天迷恋着网络,甚至大学开学以来都没上几节课。完全疯了似的,精力都放在游戏上,晚上不睡觉,白天电话都吵不醒我。每次看着镜子里的我,一脸憔悴。这还是我吗!!!!!对着显示器的样子,那个表情。哎,让父母看着会多伤心啊,在我每天刷钱刷卡刷的手抽经的时候,心里总看见父母起早贪晚的赚着钱!我明白,我知道,但是就是离不开。每次下好决心啃书的时候,第2天后再一次体会九霄云外。3个月的决心都失败了。我明白再这样都会是在害自己,我真的很想做好————但是,我做不好! 谁能帮帮我!谢谢!!

你能来这里寻求大家的帮助,说明你很有智慧。欣赏你这样的人。另外你不需要自卑。看过下面的道理你或许就会明白。

体会这样一个观念:
欲望是不可战胜的。(其实大部分人的意志力都很薄弱,除非经过艰苦磨练的士兵,意志力是从艰苦的条件中磨练出来的;按照佛教的说法,欲几乎不可直接被战胜)

要想克制不良欲望,有两点至关重要。
一、以欲制欲、以智化欲。一方面多做快乐的有意义的事情(寻觅、收集、创造条件),那些没有意义的欲望的念头自然就少了;另一方面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把不良欲望的境从人生的轨迹中剔除。
二、菩萨惧因,凡夫怕果。当实时关照自己的念头和行为。
补充:如果你不得不接触欲望的境,请找到制约自己的外在的方法。应当是找到一个人,看住自己(不知道那些想克服手淫的人有没有克服愚昧的旧观念的勇气来用这一方法)。

人应当快乐的活着,人活得应当有意义。这两点有时候是不可分的。

如何获得快乐呢?快乐是因为欲望得到了满足。
我来略说一下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佛学对人的需要、需求、动机意义上的欲,有不少说法,四食是其中的一种。四食,谓四种食物。食(梵语ahara),为牵引、滋养、持续之义,指养育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的食物。佛学分食为世间、出世间两大类,四食属世间的各种众生维持生命所必需。
1、段食,意谓人们一口一口或一顿一顿分段吃的食物。《成唯识论》卷四说段食“以变坏为相”,意谓食物须被破坏或经化学变化方起作用。
2、触食,以心所中的触为体,指根境识和合,由感官摄受的使人感到快乐喜悦的各种信息,如衣着、抚摩、拥抱、洗浴、按摩、音乐、香味,观赏可意的风景、书画等艺术品,欣赏美人的仪态等。触食的实质是吃感觉。
3、思食,以第六意识的思念为体,其实质是吃意念。。《成唯识论》卷四:“三意思食,希望为相,谓有漏思与欲俱转,希可爱境,能为食事。”人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及学习、读书、获得知识、满足求知欲等,都属思食。
4、识食,以心识的活动为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食粮。《成唯识论》卷四谓识食“以执持为相”,主要指第八识处理信息、维持生命的作用。识食也可解释为叔本华所谓心灵深层“生的意志”。
人不光要吃一日三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