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季羡林 陈省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7:54:41

季羡林序

  若干年来,我有一个想法: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称之为“天人关系”;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我称之为“天人合一” 然后再伸手向大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
  然而,人类,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从表面上来看,人类似乎是胜利了,大自然似乎是被征服了。然而,大千世界发生了许多弊端,甚至灾害,影响了人类生存的前途。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大自然不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
  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中,每一次胜利,大自然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两位哲人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再深思。
  我有一个公式: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高度与人类前途的危机性成正比——尾巴翘得越高,危机性越大。
  眼前的这一个世纪,是人类生存发展前途上的一个关键的世纪。
  读了范曾兄的近著《庄子显灵记》,“心有灵犀一点通”,引起了我的睱想,写了上面这一些话。
  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不是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一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只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谓予不信,请阅读范曾的著作。
  季羡林
  2002年3月18日

  陈省身序

  读范曾兄《庄子显灵记》,有当年读杜工部《秋兴八首》的感觉,气概万千,涉及当前基本问题,非常佩服。
  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元素是自然与人。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
  中华民族是很实际的,中华文化寻求人类社会的处理与组织,一个结果是注意到传代,便自然重“孝”,便把多代连起来,成为一串,不能使串切断,便“不孝无后为大”,结果把中华养成一个巨大的民族。
  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我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在普林斯顿,常同爱因斯坦见面,也到过他家中的书房几次,他书架陈书不多,但有一本德译的老子《道德经》。希望范曾再写一本《老子显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