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还没一撇的来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3:40:22
有人引经据典说是来自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但我觉得不太合理,俗语应该不会出自经典,而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发明的。照我理解,古人相亲都是先要配八字,看上那家姑娘就先配八字,八字配不上就别提什么相亲了。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开玩笑灵机一动,把“八字”拆成“八”字,少了一撇,自然是根本还未相亲,更不可能成家的意思。再引申开来,就作为事情根本还没开动。不知大家对这个解释是否赞同?

有点意思

不能苟同,”八字没一撇”不是俗语,是五字成语

八字没一撇
发音: bā zì méi yī piě
释义: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出处: 《通俗常言疏证》卷三: “《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示例: 我们是来保卫延安的,~,延安就能放弃?(杜鹏程《保卫延安》)
东北方言
bā zì mé yī piě 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近义词:八字没见一撇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贬义

解释: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出处:
通俗常言疏证》卷三: “《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百家讲坛上也是先引经据典,然后再形成自己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