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供养佛?信佛是为何?佛到底是学习什么?一种思想?一种体悟?请不要复制其他的答案给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1:30:46
既然信佛只是学习他的思想。而非像其他宗教一样。是为了得到神的照顾,远离地狱 那为什么要供养佛?寺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家学习交流的地方?那为何还要有大小之分 长幼之序?

因为是我老师,所以供养,表示对老师教诲的尊重,若无老师,终不能闻法,何谈断烦恼出生死。
信佛是为所有生命出离生死苦海。
佛已经成就,故无学。
非思想、非体悟,包含思想和体悟。
寺院是出家人修行的场所,是在家人进修的地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达到精神专一,精神学的课目,比如,基督教所说信者得救也不是一点道理煤油的,俗话,急中生智,在中国儒佛道,都是在讲,生命的科学

xxmw师兄回答的非常好,随喜!

佛为圆满的觉悟者,供养佛陀是培养我们恭敬心的一种方式,一般我们常常以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作念,其意:
第一,对圣哲、善知识表示恭敬心。
第二,可以减少我们的轻慢之心。
第三,可以作我们福德智慧的增上缘。
第四,可以培养我们同体大悲之心。
第五,可以培养我们清净的平等观。

我们常说的信佛,不是指依赖佛,而是指相信依照佛陀指引的方法,所有众生也一样可以解脱,一样也能做到佛陀那样的智慧和慈悲。

佛陀是我们的一位老师,佛陀不是万能的,佛只是正遍知,无法超越因缘而度人,所以说也不是万能的。常说的拜佛也不是指崇拜佛,而是表示感谢和尊敬我们的老师之意,在这个恭敬的动作中,可以去除我们的傲慢心,这也是一种修自己心的方法。

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

寺庙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家学习交流的地方,大小长幼之别,皆为顺应众生根基文化而现。

虽然大乘佛法之中很多“表相”实质是用来“表法”的,但是一般最初接触者很难理解,难免将佛法的殊胜义错解成世俗观。稍微深入了解佛法的人就能透过这些“表相”看到佛法的实质。一切表相无非是为了表心和表法,都是为了对应不同根基的众生而服务的。但是我们不宜过于宣说形式,因为这容易引起舍本逐末的作为,如果一个佛弟子在心灵上缺乏真正解脱烦恼的知见和功夫,这将有失于当初佛陀的本怀,也和佛法的基本精神相违背。大乘一贯强调佛法修学要理事圆融,如果有人执着于形式,则属于执事废理;如果有人执着于内涵,则属于执理废事,这两者都是极端、偏颇,都需要放下,理事圆融才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