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物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4:26:01
详细一点

其实主要就是水和大气2个扩散过程和食物链的富积作用,大气在区域或全球范围的作用造成污染物的扩散,水体污染物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经过江河湖海的作用扩散,并进入生物体内。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积和食物链的转移过程就是其的生物过程。
下面是广州地球所得研究内容:
1. 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区域地球化学
挥发有机污染物(VOCs)源区:城市范围内污染物随气象条件的扩散。
水体毒害有机污染物高风险区:河口等区域有污染水质造成的危害。
人类活动可引发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向水体沉积物转移。

2. 城市环境中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

城市肺癌高发病区多环芳烃致癌物主要富集于大气细粒子中:在某肺癌高发病区进行系统的大气细颗粒(PM10)分级采样分析(分<0.49,0.49-0.95,0.95-1.5,1.5-3,3-7.2,7.2-10mm六段),发现可进入人体肺泡内的颗粒物(<1.5mm)占62%,<3mm的占70.8%;而16种优控多环芳烃含量在<1.5mm粒级中的占88.9%,在<3mm的粒级中则占94.5%。结果表明,大气细粒子及其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控制,与城市居民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室内空气污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饰程度和水平随之提高,室内环境中致病、致过敏物质增加,很多毒害有机污染物室内浓度可高出室外水平数倍甚至上百倍,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物暴露的极重要方面。

3. 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和降解的微观机理

土壤和沉积物有机组成的多元性及其对疏水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影响:以化学方法,从典型沉积物和土壤中成功分离出碳黑物质(Soot),对其形态和表面特征、元素组成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表征,并进行系统的多环芳烃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对多环芳烃环境行为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碳黑物质可划分出多种类型。

FeS体系下林丹的非生物降解:通过无氧条件下的系列批处理实验,研究了林丹在同质水解体系和异质FeS体系中的转化产物、转化路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结果对了解林丹的自然环境化学行为,以及污染修复工作具重要的理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