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家说的”祭灶糖”杂做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19:44:08
小女子我开了一家点心房 这不临近祭灶了想做点 我想请各位高手讲一下谢拉~

祭灶糖其实就是一块长方的麦芽糖,用纸包着的,祭灶时把糖贴灶台前的灶王像嘴上,意思是请灶神去天庭时在玉皇大帝前多多美言两句,多说点甜言蜜语(所以要贴糖-嘴上抹蜜,能不甜吗?)保佑来年全家吃穿不愁.以前的人相面都讲究看一个人食禄好不好,是不是天生不愁吃穿,其标志就是嘴大不大,嘴越大越有食禄,这是一种福分.
啊,对了,至于那块麦芽糖,按老例,在灶神嘴上粘一晚后转天早上要揭下来,给全家最小的孩子吃,就是给孩子祈福,让他将来有食禄.然后要给灶王像盛一碗饭供上,祭灶就完成了.

祭灶,在中国起源甚早。在《礼记》「礼器」篇中就有祭灶的记载。不过,祭灶的日子随着寺、地而有不同。《后汉书》「阴兴传」记载南阳(河南境内)阴子方于腊日以黄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发迹,三世繁昌,周处(二四○—约二九九)的《风土记》则说:「今吴以腊月廿四日夜记。其谓神翌日朝天日一岁事,故前期祷之」。为恐灶神上天后,说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话,吴人祭灶时,会「以酒沃门、谓之醉司命」。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记荆楚一带的祭灶习俗则是在腊日(十二月八日)「并以豚酒祭灶神」。由祭灶的供品看来,人们对这位会打小报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还用黄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后来干脆就酒将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开玩笑的对象。宋人祭灶使用一种称为「胶牙饧」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也有人说是要让灶神的齿牙被糖黏住,说不出话来。北方常见的灶糖有所谓的「糖瓜」,就是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另一种「关东糖」,是以江米磨粉加饴糖制成,又硬又脆,可以久存。
习惯上,商家到岁末,就要清算全年的帐务。所以送灶同时也是催债、讨债者络绎不绝于途的时候。不过,讨债最多只到除夕。一等吃过年夜饭,就算没收到债款,主客见面时,也得拱起手来互道恭喜。所以北方有句俗话说:「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饺子」(除夕夜吃饺子),就是形容这种情形。
祭过灶,到年底之前,还要挑一个好日子来做大扫除,俗称「扫年」。扫年的风俗也有悠的历史。崔寔(逝于一七○)的《四民月令》中就提到了十二月时「斋、馔、扫除」。旧式的家庭每年清扫之前,还要事先翻看黄历,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来进行。扫除积年的尘埃,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对环境卫生、维护健康也有极大的益处。
俗传灶神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