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这些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0:29:31
在1939年的时候陈剑魂曾经发表过:
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块";终惭"不负少年"

这些话要怎么理解啊 怎么看得出是在揭露汪精卫的卖国丑态???

原诗是汪精卫早年行刺溥仪之父清廷摄政王载沣,事败被俘,在狱中口占四首中的第三首。第一句“慷慨歌燕市”用的是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燕丹派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当时轲刺是唱着慷慨激昂的歌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告别而去的,这里汪精卫用荆轲来比喻自己。第二句“从容作楚囚”用的是公元前584年楚国攻打郑国,楚国人钟仪随军出征,由于战败沦为战俘,郑国把他抓住后,又转送晋国成了“楚囚”的典故。钟仪过了两年的囚禁生活,到公元前582年,晋景公见到“楚囚”钟仪,他问别人道:“兵器库里那个头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谁?”随从回答说:“那人是郑国转送来的楚囚”。景公对这个被关押了两年,还仍然带着自己国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钟仪释放出来,并立即召见,以示抚慰。期间,晋景公问起钟仪的家世,钟仪回答:“我的先世是职业乐师。”景公当即要他奏乐,钟仪拿起琴,演奏起楚国的乐曲。景公有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楚共王这人怎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拒不评论楚共王的为人和其他的事。晋国大夫文子知道后说:“这个楚囚,真是既有学问,又有修养,弹的是家乡调,爱的是楚君王,有诚有信,不忘根本。这样的人,应该放他回去,让他为晋楚两国修好起一些作用。”景公采纳了文子的意见,放了钟仪。钟仪回到楚国后,如实向共王转达了晋国愿意与楚国交好的意愿,并建议两国罢战休兵。共王采纳了钟仪的意见,与晋国重归于好。这里汪精卫用钟仪来比喻自己即使被囚也不忘自己国家的心志。
当时,曾羡,恨未,终惭 四个词都有没有完成的意思,是陈剑魂讽刺汪精卫虽然诗写得大义凛然,实际上一事无成,苟且偷生。
不过抛开政治立场,我确实觉得汪精卫是个难得的戎装秀才,他的诗都不错的。

这是因为在个人利益面前,人人都可以当汉奸。唯独汪精卫不是。
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就是,在个人利益面前,人人都不是汉奸,唯独汪精卫是汉奸。
你明白了吗?
社会是一个大形态。卖国的目的是什么?这点必须搞清楚。卖国是否求荣了?到底为什么卖国?

臭名昭著的党国要人、孙总理追随者、后来堕落为现代头号大汉奸的汪精卫其人,幼年从母亲那里曾得到严格的古诗文基础训练,所作诗词绝句中规中矩。27岁那年,因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在刑部的大牢里写了四首绝命诗《燕歌行》,流传甚广,其一曰:“慷慨歌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