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敌后抗日根据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2:23:23
它的概念是什么?
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开辟呢?

就是在偏远山区建立的基地! 军民都参与建设生产。 原因是敌人正面部队强大,根据地远离敌人控制的中心--城市。适合打游击战!符合当时共产党军队实力不强的客观局面!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总部迅速作出了分兵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令第115师以一部在聂荣臻率领下,创建晋察冀边抗日根据地,师部率主力南下创建以吕梁山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令第129师由正太路南下开辟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令第120师继续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是以山西五台山区为中心,包括平汉铁路以西、平绥铁路以南、同蒲铁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37年9月下旬,遵照毛泽东关于五台山脉地区应使之成为重要的游击战争区域之一,现在就宜于加紧准备的指示,罗荣桓即率第115师工作团开赴冀西阜平、曲阳地区,着手进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0月下旬,第115师主力奉命南下后,留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总部特务团和一部分随营学校学员,约3000人,在聂荣臻率领下,继续发展晋察冀边区抗日武装和创建抗日根据地。为进一步打开局面,聂荣臻立即率留下的部队分别向察南、冀西、五台和定襄、平山和盂县等四个地区展开,并组成工作团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救国会以及农、青、妇等抗日群众组织,建立政权,大力扩充部队和组织游击队、自卫队、义勇军,不仅使游击队获得迅速发展,而且使主力部队扩大到7600余人。

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4个军分区,各军分区均建立了支队,每个支队下辖3个大队,每个大队由1500至2000人编成。晋察冀军区的成立,使该地区的部队迅速壮大,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也蓬勃发展起来,对侵占平汉、平绥、同蒲、正太铁路和北平、天津、张家口、太原、石家庄等大中城市的日军构成了严重威胁。11月中旬,日军即调集2万余人分八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施围攻,经过近一个月的作战,粉碎了敌人的“八路围攻”。至12月下旬,边区发展到30余县,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